导航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» 新闻动态
【社会实践】重走长征源头路 赓续血脉践初心
发布人:HKA  发布时间:2025-07-10

盛夏的于都河畔,热浪中翻涌着不息的红色记忆。7月3日至5日,南昌大学焕奎书院河薪火实践队奔赴长征出发地——江西于都,开展为期三天的“重走长征源·青春心向党”专项实践。从长征福利院的温情关怀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庄严追思,从长征纪念馆的历史叩问到潭头村的振兴新貌,实践队员们踏寻先辈足迹,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信仰伟力,筑牢青春担当。


30b90e2cdce7459ab769fa5018459470.png


于都河畔的赤诚初心

长征福利院:情暖薪火传人

7月3日上午,实践队首站走进长征福利院开展医疗宣传活动。活动聚焦老年人应急救护能力提升,通过专业的心肺复苏(CPR)知识普及与实操演练,为福利院长者送去实用关怀,并捐赠生活物资。此次活动将专业急救知识普及与革命老区红色医疗传统深度融合,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彰显新时代医学生“红医精神”的传承。



a1fac260d928400bbaff390b89ffb044.png


红军烈士纪念馆:丰碑永铸忠魂

当日下午,实践队肃立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烈士纪念园。巍峨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直指苍穹,象征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。队员们列队拾级,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内,凝视着镌刻一万七千余名于都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,指尖轻触冰凉石壁,仿佛能感知名字背后滚烫的热血与忠诚。馆内大量珍贵史料与文物,全景展现了苏区时期于都儿女前赴后继、毁家纾难支援红军的壮举。

长征起点的壮阔史诗

深研细悟:座谈会里的历史脉络

7月4日上午,实践队与于都县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专家开展座谈会。专家系统梳理了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核心地的历史脉络,解读“长征源”的独特地位与深远意义。队员们聚焦“苏区人民何以倾尽所有支援红军”等关键议题,在问答间深化了对长征前夕苏区军民鱼水情深的理解,为后续实地探访奠定坚实基础。

实地感悟:纪念馆中的出发号角


294dc36731474e318a5eae236378dab4.png


下午,实践队相继探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与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。在出发纪念馆,巨型“长征渡口”主题浮雕再现了1934年秋于都河上军民连夜架设浮桥、依依送别子弟兵的宏大场景。队员们驻足于草鞋墙前,80双质朴草鞋无声诉说着艰辛与信念。步入长征纪念馆,借助声光电全景技术,血战湘江、遵义会议、飞夺泸定桥等关键节点史诗般呈现。队员们沿着“地球上的红飘带”缓步前行,在“十送红军”的悠扬旋律中,深刻体悟长征精神的磅礴伟力与不朽价值。

红土新篇的时代接力


e4b1a09838144ef8a7fd0c6ef587b556.png


潭头蝶变:硒望田野话振兴

7月5日上午,实践队走进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亲临考察的梓山镇潭头村。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,富硒蔬菜基地绿意盎然,处处展现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生动图景。在村史馆,队员们系统了解潭头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,感悟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。

家国情怀:孙老院里的深情寄语

队员们专程拜访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老人。坐在习近平总书记曾亲切交谈的小院中,孙老动情回忆:“总书记关心我们吃穿住行,鼓励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他指着家中“光荣之家”牌匾,自豪讲述儿子继承红色血脉参军报国的故事,寄语青年学子:“听党话、跟党走,把先辈打下的江山建设好、守护好!”朴素话语饱含期许,深深烙印在队员们心中。

产业新程:硒博物馆中的发展动能

实践收官之站来到中国于都硒博馆。馆内详尽展示了于都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产业发展成果。队员们了解到,这片曾滋养红军将士的红土地,正依托“富硒”名片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,书写着新时代的“硒”望篇章,这正是长征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。

硝烟散尽,初心如磐;山河巨变,精神永存。在于都这片浸透红军热血的红土地上,“星火寻源”实践队的青年们以脚步丈量历史,以心灵感悟传承。站在长征源头回望来路,眺望未来新程,队员们誓言将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传承红色基因,勇担时代使命,让长征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焕发新的璀璨光芒!

编辑 余晓春



南昌大学焕奎书院 版权所有 管理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:330031
电话:0791-83968201 传真:0791-83968201
E-mail:84130506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