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» 新闻动态
【赛场风采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银奖团队成员专访
发布人:HKA  发布时间:2024-10-23

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全国总决赛中,“智探脓影——领航脓毒血症早期诊断‘芯’未来”项目荣获国家银奖,焕奎书院2022级朱雨辰同学参与其中,在该团队排位第二。下面是朱雨辰同学与我们分享比赛经历与感悟。


67983243c5b04675ac960b0baecf54ef.png


Q1:能否为我们简述一下你们获奖项目的背景与核心内容?它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或带来了怎样的突破?

我们的项目名称是:智探脓影——领航脓毒血症早期诊断“芯”未来。我们项目解决了脓毒症诊断时间长、灵敏度低、费用高昂的痛点。脓毒症,是细菌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引起多器官衰竭的严重感染,全球每年有4890万人深受其折磨,1100万生命被其剥夺。脓毒症一旦发病,进展极快,确诊每晚1小时,死亡率上升7.6%,就算治愈,也有近一半的患者会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。所以早发现、早诊断成为破局的关键。目前临床上经过传统血培养需要3—5天才能进行诊断,而我们团队研发的全自动脓毒症早期智能诊断系统“立霁”能在54分钟之内进行正确诊断,同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现有诊断方法都大幅提升,而且价格亲民,适合基层推广。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,能将脓毒症患者生存率从现在的40%以下提升至95%以上,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。


Q2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你面临了哪些重大的挑战与压力,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个人的蜕变与成长的?

项目背景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,但我很幸运我的身边总有一群伙伴陪着我前进。在技术突破上面,我们的产品将脓毒症诊断时间从3—5天缩短至54分钟,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突破,但是在研发的过程中,我们也曾四处碰壁。用什么方法能省去细菌培养3天的周期?什么样的扩增方法能压下成本同时保证扩增效率呢?普通荧光淬灭后发光效果不明显,能否进行改进?为了破解这些难题,我和我们团队日复一日在实验室进行钻研,广泛查阅文献,向老师寻求建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70多次的筛选,我们创造性地研发了刀豆蛋白A功能化纳米磁珠,通过上百次的实验,设计出了在恒温扩增条件下仍能保证高扩增效率的多重高性能引物,同时创新性地将CRISPR技术与AIE超敏显色技术融合,保证显色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。最终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,实现了速度快、适用性广、灵敏度高、智能化四大性能指标的重要突破。在此过程中,我成长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,我明白了在研发这条道路上,几百次的失败根本不算什么,只有坚持下去,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希望。


1acd6868c7f64f5f9807ae80a194adc8.png   4b9f4a11880f4e2eb2bde7c85e4e6f72.png


Q3:在比赛过程中,团队成员之间是如何协作的?你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团队经历?

我们团队氛围真的非常好,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给我带来温暖的小太阳。我们团队分工明确,大家各司其职,同时也互相帮助。有专门负责技术突破的同学,有负责产品设计以及制作加工的同学,也有负责准备申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所需资料的同学。每一个环节、每一处细节都有专人负责,我们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,大家都是智探脓影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
c83c05b0171044b5b42ff4c8d2f3ef09.png


对于特别难忘的团队经历,其实还有很多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次国赛是在上海举行的,其他很多团队只去了3-4个人,但是唯独我们团队去了13个人,指导我们的学长学姐和其他成员纷纷自费去上海陪我们比赛,为我们加油打气,这真的非常令我感动。还记得合照的时候我们十多个人往那儿一站,直接从气势上压倒别人,非常令我难忘。


3333356bde66499997946c48f1fa62f6.png


Q4除了奖项本身,认为这次比赛给带来了哪些宝贵的收获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建议或者感悟想要分享给大家?

我觉得我还收获到了真挚的友情和创业的热情。素不相识的几人,因为这个项目走到了一起,这让我收获到了弥足珍贵的友情。不仅如此,经过这次比赛我还了解到了创业的艰辛,从技术突破到产品落地再到产品走向市场,每一步都无比艰难。但是,我看到了当今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巨大支持,看到了我们项目能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巨大价值,无论是从带动就业还是从拯救生命的角度,这些都给予了我巨大的信心与热情,我会坚定地在创业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。

对于建议和感悟,我想对大家说创新类比赛真的很有意义,虽然过程艰辛,但是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真的收获满满。青年人有的是走弯路和碰壁的资本,大胆放心地往前跑就对了。在创新实践的道路上,失败是正常的,但每一次失败都会让我们更接近成功!希望大家永远都不要放弃,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!


73c287159e0147b8a5f128b8e542a92a.png

编辑 余晓春


南昌大学焕奎书院 版权所有 管理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:330031
电话:0791-83968201 传真:0791-83968201
E-mail:84130506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