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» 新闻动态
【社会实践】焕心向党 红色铸魂 | 焕奎书院赴井冈山主题教育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圆满落幕
发布人:HKA  发布时间:2023-07-06

本网讯(记者 李愉 刘丽桦)青年兴则国家兴,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担当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。作为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,培根固本、铸魂育人,引导焕奎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,将人生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,始终是书院的首要任务。71日至3日,焕奎书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,从低年级中选拔20名学生干部、成绩优秀学生代表,赴井冈山开展“寻访红色足迹,汲取奋进力量”主题教育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。


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

研学首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。莽莽山野、松柏苍苍,2日一早同学们在青山掩映中拾级而上,敬献花圈、缅怀先烈。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解说,从烈士陵园碑林里的一幅幅题字、一座座雕塑中感悟着革命前辈的精神力量,从博物馆内的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图片里追忆着革命年代的苦难辉煌。

下午,同学们前往大井朱毛旧居。房前的“读书石”传达了一代伟人在艰难的斗争岁月里读书不停、求知不止的动人故事,展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、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。而在随后开展的红色素拓里,大家学习了三湾改编情景课程,体验了编草鞋、自制红军餐等活动,切身感受红军战士们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他们和老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。



草木无声,但存记忆。3日上午,研学队一行前往黄洋界,以饱满的热情亲身体验了“挑粮小道”。在蜿蜒的挑粮小道间徒步攀行,虽汗流浃背,但同学们对脚下的路有了更深的理解。之后又前往龙江书院,矗立在胜利会师铜像前,体会“红军荟萃井冈山,主力形成在此间”的胜利喜悦。

下午,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,同学们心怀崇敬和向往回望八角楼天窗透进来的光线。正是八角楼里的一盏灯,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万里程。最后一站,到达了井冈山时期红军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院——小井红军医院。作为医学生,同学们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、竹片磨制的手术刀、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、洗了又洗反复使用的绷带,被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舍己为人、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震撼,立志要成为一名能承担“健康中国”建设大任的新时代仁义良医。


研学心得


对于大多数人,井冈山是红色的代名词,是革命的摇篮,是一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。而对于我来说井冈山还有另外一层含义——家乡。作为一个吉安人,成长于这红色的土壤,从小到大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伟大革命先辈们的故事。我知道革命先辈们视死如归为共产主义无畏向前;我知道井冈山革命付出了无数的血与汗;我知道百年前在这片热土上的呐喊与拼搏。但当我想努力把革命的全貌拼齐,想把烈士的姓名记起,我发现,我对它的了解是那么的浅显。袁文才、王佐对党的信任,投身于党的坚毅;何长工只身入绿林的义无反顾;小井红军医院烈士们面对死亡时的大义凛然,我从这次井冈山的红色研学中逐渐了解了这些革命先驱们的事迹,了解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。当我挑起扁担尝试走上挑粮小道时,我才切身感受到先辈们的苦累;当我尝试穿上我自己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编织好的草鞋时,我才切身体会到先辈们的艰辛。显然,革命的炮火早已远去,但当我站在黄洋界的哨口上时,耳边的风声似乎将那几十年前的历史轻轻诉说。走上井冈山,我想我对那段革命往事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;走上井冈山,我想我也可以坚定地回答张伯苓老先生的三个问题了,我是中国人!我爱的我的祖国!我愿意祖国繁荣富强!

——2021级邓文泽


202371日,我与其他19名同学一起前往井冈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主题教育红色研学。这是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经历,时间不长,却留给我莫大的震撼。学习期间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回顾党在井冈山的战斗历史,体会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,参观了黄洋界哨口、八角楼、大井毛泽东旧居、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、博物馆等。其中,最让我记忆犹新并感慨万千的是参观小井红军医院。讲解老师在讲到敌人残忍屠杀未撤离医院的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时,竟情不自禁留下两行清泪。对于她来说,这个故事已讲过成百上千次,但是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共产主义者,不畏难,不怕死,不爱钱,为主义而牺牲的革命精神还是让讲解老师热泪盈眶。滚烫的眼泪仿佛滴进了我的心里,我也不知不觉感到眼眶涌出热意。我相信这次井冈山红色学习,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难忘经历,激励我自己不断向更好的未来进发。

——2021级陈鲁嘉

n次听到井冈山和第一次到达井冈山,心境是完全不同的。当来到那个本以为只会在教材里出现的天下第一山时,站在烈士陵园前的我心里百感交集,五味杂陈。面对这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雄,我问自己是否能始终把他们置于我心里最深的位置,是否能做到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,是否能像革命先烈一样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。时过境迁,沧海桑田,我们知道他们伟大,但我们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。我时常在想,假如我生活在当时的环境,我是否也会加入这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中呢?如今我们身逢其时,何其幸运!但是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我相信,我一定会铭记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,传承这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,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而砥砺奋斗!

——2022级罗昭伟

编辑:张佳瑜


南昌大学焕奎书院 版权所有 管理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:330031
电话:0791-83968201 传真:0791-83968201
E-mail:841305066@qq.com